在 SEV(智能電動車)的賽道里日漸擁擠,如何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自己的智能化屬性,成了一眾造車新品牌亟需解決的問題。
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,智能化在電動車領域所占的比重正在快速提升,但就目前而言,這樣的提升更多地體現在智能座艙領域,更絢麗的操作界面和更流暢的語音交互體驗,是一眾新品牌凸顯自身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。
相對于智能座艙的突破而言,智能駕駛領域的突破并不明顯,無論是小鵬引以為傲的 NGP 還是蔚來即將推出的 NOP+,都未能觸及消費者的 G 點。
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,阿維塔以「懂你的智慧化身」的角色切入 SEV 市場,用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兼 CEO 譚本宏的話講,只有推出能夠為消費者帶來真正價值,滿足消費者尚未被滿足現實需求的新品類,才能實現市場突破。
SEV 就是譚本宏眼中的新品類,但這卻是一條并不好走的路:
一是智電賽道越老越擁擠,內卷加??;
二是特阿維塔情感智能的定位不具備穿透力,消費者認知不清;
三是嘗鮮人群減少,后來者起步越來越難;
四是當下智能駕駛并非消費者可感價值,無法促成直接消費。
這些肉眼可見的難題,就是阿維塔前進路上的攔路虎。
01、如何超越不按套路出牌的特斯拉
聊智能電動車,特斯拉永遠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。
無論是從市場表現,還是從品牌影響力上而言,特斯拉都猶如王者一般存在。
而一眾造車新勢力也瞄準了這個王者,分別從自己的視角出發,瓦解特斯拉的統治。
單從新能源市場表現上而言,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
數據顯示,2022 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 705.8 萬輛和 688.7 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 96.9% 和 93.4%, 連續8 年保持全球第一。
其中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約為 44 萬輛,同比增長 37.1%,增速不及大盤,這樣的狀態或許正是促使特斯拉大幅度降價,增強市場表現的最主要原因。
更為值得一提的是,即將到來的改款 Model 3,或將裝配 4680 電池,以實現性能提升,成本下降的目標,而這也將為特斯拉拿出降價的必殺技創造條件。
倘若 Model 3 的價格下探到 20 萬以下,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格局定會再度向特斯拉偏移,一眾新勢力在銷量表現上超越特斯拉的愿望,必將再度延期。
從品牌影響力上而言,特斯拉的科技形象也很難被顛覆:
一方面馬斯克信徒在不停渲染特斯拉的科技標簽,另一方面特斯拉在海外的「自動駕駛」視頻也迅速占據了中國消費者的心智,智能科技的標簽也成為新勢力無法突破特斯拉影響的最大阻礙。
但要知道的是,特斯拉在海外「自動駕駛」的狀態,在中國復雜的道路環境中是無法實現的,從智能駕駛的發展狀態而言,在中國市場上特斯拉與一眾新勢力處于同一水平線上。
不過在廣州、深圳、上海等城市陸續開放城區輔助駕駛權限的情況下,逐步實現城市 NOA 功能的蔚來、小鵬、阿維塔等品牌,在功能性上有了超越特斯拉的趨勢。
「特斯拉 FSD 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的更新和迭代,阿維塔 11 也可以做到。我認為阿維塔現在處于中國品牌智能電動汽車的第一梯隊,跟我們能夠展開競爭的可能只有蔚來的 NT2.0(ET7、ES7、ET5),小鵬的 G9 這些產品?!棺T本宏這樣表示。
在譚本宏看來,當下中國的大多數電動車品牌做的產品是傳統電動車,只能在座艙里升級 QQ 音樂、升級視頻軟件,不能在智能駕駛領域像特斯拉 FSD 一樣進行升級更新,這是一眾新能源車企無法趕超特斯拉的根本。
只有像蔚來 NT2.0 系列車型以及小鵬 G9、阿維塔 11 等分別在智能座艙、智能駕駛領域雙雙發力,才能夠同特斯拉相匹敵。
從理論上而言,這樣的思路是正確的。
但緊貼智能化的特斯拉已經在 SEV 領域建立起深厚的競爭壁壘,再加上其頻頻降價的舉措,讓一眾新品牌的超越之路變得更加艱難。
02、對阿維塔來說,高起點與強品牌穿透力缺一不可
雖說從市場表現和輿論反響的角度來看,在短時間內超越特斯拉并不現實,但從技術實力上而言,擁有長安、華為、寧德時代三方技術加持的阿維塔,有正面競爭的實力。
作為阿維塔品牌的首款產品,阿維塔 11 在很大程度上彰顯出了三方合作的優勢:
新車搭載了寧德時代最新 CTP 三元鋰電池包、華為 DriveONE 雙電機,最大輸出功率為 425kW,峰值扭矩為 650N·m,提供 555km 和 680km 兩種選擇,最快百公里加速僅 3.98 秒。
阿維塔 11 搭載了750V 高壓充電系統,支持 10 分鐘即可充滿 200km 的續航。
在智能化表現上,阿維塔 11 運用了華為全套的解決方案,是當下「含華量」最高的車型。
由34 顆高精度傳感器組成的 AVATRUST 超感系統和算力達到 400 TOPS 的 AVATRUTH 超算系統,為阿維塔 11 賦予了接近 L3 級別的智駕水平。
單從產品力上而言,阿維塔 11 的實力毋庸置疑,再加上即將推出的后驅單電機版本售價將進一步降低,阿維塔 11 的優勢將逐步顯現出來。
更為值得一提的是,阿維塔 11 已經開始進入華為展廳。
在華為光環的加持下,阿維塔 11 有望獲得更多的市場關注,這或許是阿維塔在 2023 年設定了 10 萬訂單目標的底氣所在。
目標之所以稱之為目標,是因為其并不容易實現。阿維塔的 10 萬輛訂單,一方面顯示出可能存在的量產難題,另一方面也顯示出阿維塔的市場突圍面臨著較大的壓力。
在新的一年里,新能源市場增速大幅度放緩已經逐步成為行業共識,特斯拉降價也引發了問界、小鵬等品牌的跟進,再加上阿維塔情感、智能的品牌標簽穿透力不強,這樣的狀態決定了阿維塔在新的一年將面臨不小的壓力。
為了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,譚本宏表示,阿維塔將在 2023 年集中力量打贏四場「戰役」。
在品牌方面:以產品力為基礎,以創新營銷為抓手,提升用戶體驗;
在產品方面:發布阿維塔 11 后驅版本和全新中大型轎車;
在團隊建設方面:將公司規模從 3000 人擴充至 5000 人;
將在智能化、數字化領域加強人才儲備,強化阿維塔的體系化能力。
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而言,四場「戰役」都極具標志性意義,但實際落地的效果如何,則直接影響了阿維塔的發展狀態。
就拿品牌建設而言,雖說長安、華為、寧德時代的三方協作為阿維塔帶來了不少天然流量,但其「情感智能」的定位很難引發消費者共鳴,情感二字太過于感性,表達的意思也較為模糊,智能更是早已被行業用爛了,「情感智能」無法將阿維塔的核心優勢凸顯出來。
從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關注度的角度而言,提煉一個更具穿透力的品牌標簽,對阿維塔品牌的發展有著更為積極的意義。
03、市占率為王是亙古不變的真理
「CHN 的金字招牌讓我們從來不缺流量和關注度,但可持續發光的一定是產品、服務和用戶體驗。鍛造強大體系力,從而賦能品牌持續發揚光大」。
譚本宏清楚地知道,阿維塔需要凝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,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。
在服務層面,阿維塔頗為關注消費者的體驗,這一點從此前給預定用戶贈送權益以及此次交車延遲提供每天 200 元補貼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而在產品層面,智能駕駛已經成為阿維塔銳化突破的重要抓手。
雖說就目前而言,絕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智能駕駛車型,多是以嘗鮮的態度,但從長遠發展來看,智能駕駛是 SEV 后半場的最主要抓手,而單從智能駕駛的角度來看,阿維塔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。
這就衍生出一個阿維塔必須回答的問題,是先憑借華為賦予的強有力的智能駕駛能力進行市場突破,還是先突出其他競爭力促成消費者下單,再凸顯智能駕駛能力。
對智能駕駛先后順序的選擇,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阿維塔近期的市場表現。
畢竟就當下的汽車消費市場而言,智能駕駛依然不是用戶的可感知駕駛,它很難成為用戶真正為它買單的可感性價值,更多的消費者是帶著嘗鮮的心態進行嘗試的,主打智駕的小鵬遭遇困境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而從整個市場環境來看,在特斯拉、蔚小理等一眾品牌的襲擊下,懷抱嘗鮮心態的消費群體已經被擊穿,群體保有量越來越小,這就意味著留給阿維塔、智己等后來者的機會越來越小,市場突破越來越難。
在我看來,阿維塔應該率先追求市場規模,畢竟在這個浮躁的時代,誰先拿出成績單誰就是王者,而比亞迪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此前,業內一直存在比亞迪在智能化表現不強的論調,但在其市場表現快速攀升的 2022 年,市場對比亞迪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:
其一是比亞迪業績表現良好的狀態覆蓋了對智能化的質疑;其二是碩大的市場保有量也讓比亞迪擁有了強有力的議價能力。
據汽車之心了解,目前已經有多家智能駕駛公司在同比亞迪進行合作,相信用不了多久,擁有高階輔助駕駛功能的比亞迪車型就能同消費者見面,比亞迪在智能化層面的短板也將快速補齊。
超高市場占有率不僅能賦予品牌議價能力,還能為阿維塔這樣的初創公司賦予更多的啟動勢能,讓品牌獲得更多關注度的同時,為其商業化運營創造更多可能。
毫不夸張地說,市場占有率是助力品牌發展的萬能解藥。
如何抓住這個解藥是阿維塔需要思考的問題,是以單電機版阿維塔 11 走性價比路線也好,還是突出長安提供的實力支撐也罷,先收獲消費者的認可,再凸顯智駕實力,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。
來源:第一電動網
作者:汽車之心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oncreatinghealth.com/kol/194445
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#d1ev.com(#替換成@)刪除。